张捷财经观察 美国断粮下西方媒体公正的遮羞布掉了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最近美国突然掐断了对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"口粮",这事儿可让国际舆论圈炸了锅。据环球网报道,这个常年炮制涉疆谣言的研究所突然哭穷,中国项目负责人急得跳脚,说再不续费整个反华产业链就要崩盘。这种赤裸裸的"要饭"式求救,把西方媒体常挂嘴边的"独立客观"招牌砸了个稀碎。

仔细扒皮会发现,这个ASPI就是个典型的"拿钱办事"专业户。美国政府、军火商和台湾当局的赞助占了大头,单是美国国务院就塞了270万美元。拿人手短的道理谁都懂,这些机构要是不按金主的意思编故事,下个月的工资都成问题。就像街头卖艺的,打赏的观众点啥曲子,你就得唱啥调调。

更讽刺的是,这些机构还总爱装清高。ASPI官网至今挂着"非营利、无党派"的标签,可他们去年刚收完洛克希德·马丁的赞助,转头就发报告吹捧澳大利亚该买更多军火。这操作跟电视购物里"专家"猛夸金主产品有啥区别?只不过把保健品换成了导弹而已。

这种"拿钱说话"的套路在西方媒体圈早就是公开的秘密。前些年总有人迷信CNN、BBC是新闻界的标杆,可看看现在,这些老牌媒体裁员裁得比菜市场削萝卜还勤快。为啥?广告收入养不活人了呗。有调查显示,《纽约时报》每个记者的工资成本是广告收入的3倍,这窟窿不从别处找补,难不成靠爱发电?

反观咱们国内的央视,靠着广告收入和节目版权活得挺滋润。不是说国内媒体没缺点,但至少不用天天看金主脸色写稿子。这就像开饭店,能正大光明靠菜品赚钱,总比偷偷摸摸收保护费强吧?

现在短视频平台起来后,传统媒体的日子更难过了。有个数据挺扎心:英国《卫报》的推特账号粉丝还没某个网红猫的账号多。这种情况下,不少西方媒体彻底不要脸了,开始搞起"付费报道"。去年德国《明镜周刊》被爆记者收钱写软文,这要搁二十年前,可是要吊销记者证的丑闻。

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TikTok这事。美国非要强买强卖,表面说是国家安全,背地里说不定就想把这平台变成新的"狗粮发放点"。想想看,要是TikTok真被控制,那些说中国好话的网红估计都得被封号,剩下的全是按剧本表演的"群演"。

最近马斯克收购推特改名X的操作也值得玩味。这位科技大佬嘴上喊着"言论自由",转手就把乌克兰官方的账号限流了。说到底,所谓的平台中立都是生意经,就跟开赌场似的,庄家永远要控制筹码流向。

不过话说回来,美国这次断供ASPI倒给我们提了个醒:看新闻千万别只盯着一家。就像吃饭不能光吃外卖,得多去菜市场转转,看看不同摊位的货色。现在网上信息这么多,咱普通老百姓也得学几招防身术,至少得知道怎么查新闻背后的金主是谁。

那些年交过的"智商税"也该清算清算了。以前总觉得外媒高大上,现在扒开画皮一看,不过是换了套西装的街头小报。下次再看见什么"独家爆料",先别急着转发,多问几句:谁爆的料?谁给的钱?爆完对谁有利?这三板斧砍下去,八成能避开坑。

说到底,这场闹剧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:天下没有免费的新闻,更没有不带立场的报道。与其抱怨别人使坏,不如练就火眼金睛。各位看官有什么高见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识破假新闻的独门绝技,咱们一起拆穿这些"皇帝的新衣"。



相关资讯